![]() |
X同学个人档案 |
Personal Files |
![]() |
申请足迹 |
AppliLation footprint |
2014年05月4日 |
牵手百利天下 |
2014年05月4日 |
服务团队组建 |
2014年05月8日 |
第一次职业规划课 |
2014年05月19日 |
专业确定 |
2014年06月27日 |
第一所学校确定 |
2014年06月27日 |
选校结束 |
2014年04月10日 |
第一篇文书 |
2014年07月4日 |
所有文书定稿 |
2014年07月11日 |
第一所学校申请 |
进行中 | 完成申校 |
2014年7月28日 |
收获内诺 |
To Le Lontinued(录取院校分析、签证工作、住宿申请、行前指导、欢送会)未完待续…
![]() |
筑波大学金融学研究生 |
为学生的金融精英之路保驾护航 |
客户感言:拿到筑波大学的OFFER后,学生分别对前后端的老师表示感谢,对我们的专业度给予了最大的肯定。学生坦言:“日语成绩不是特别好的情况下还能申请到日本的名校,对我们非常感激,也非常感激我对专业选择方面的精准定位才能如此顺利的拿到内诺。
很多学生对于专业和院校的选择充满了迷茫和困惑。日本的申请不同于别的国家,申请中需要有跟教授进行套磁的过程,需要学生了解教授的研究方向和专攻。所以要求学生在选择专业过程中要给学生进行就业方向的指导,还要分析该分支在日本是否有教授在从事相关的研究。为了让学生能申请到自己理想的名校和专业,每一部工作都需要专业和足够的细心和耐心给予学生相关指导。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X同学与筑波大学牵手的过程。
案例回放:
2014年05月04日,服务团队组建后,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学生的专业是数学方向,有过在银行的工作经验,但是都专业比较迷茫不知道如何确定专业,需要在专业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了解到学生这个情况后,给学生打了第一通电话,让学生提交了在大学期间的成绩单,看一下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课程,有助于帮助学生确定课题,并尽快预约了学生给学生上第一堂课,让学生对整个留学规划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计划。
上课的时候和学生直接沟通感觉到学生是一个非常认真且很配合老师的学生。第一节课跟学生沟通过程中全面了解了学生的需求。学生有过在银行的工作经验,针对学生的工作经验进行了分析,学生的工作经验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
接下来开始指导学生选择专业,学生对申请专业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还比较犹豫,先用排除法给学生做分析,首先选择本专业还是跨专业。通过沟通过程中发现学生对金融专业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并且学生对这方面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和研究,而且有相关的工作经历,在沟通的过程中加上我的引导学生很快就确定了专业-金融专业。
确定好研究方向后又和学生沟通课题问题,日本申请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是必须要提交一份研究计划书,所以研究课题的确定也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确定一个保证有教授研究的课题,我给学生搜索查询了国公立前20的日本大学里面有金融专业的教授和研究室信息,做成了一个很详细的分析表格。通过课题确定课程的讲解,也为学生推荐了国内和国外查找文献的网站,把最终的方向确定了。为了保证申请过程中有足够的教授,我给学生详细查询了这个方向的所有教授。同时跟学生强调了一定要大量的阅读参考文献来充实自己的专业能力,这样研究计划书才能够写的更专业。
同时,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申请老师也开始了文书的启动。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申请老师也是多次和学生沟通确认,巧妙的把学生的亮点进行了展示,简历和第一封信尘埃落定。
接下来的选校工作进行的比较波折。学生对院校的要求非常高,但是学生的语言能力不是特别高,如何选校也历经了波折,经过跟学生的多次沟通,终于将院校确定下来。
接下来申请老师的套磁工作开始启动。申请老师把学生研究计划书进行专业又详细的修改,在个人简历里面挖掘学生的亮点,针对于学生本科参加过的一些实践活动突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结合文书和教授进行沟通,过程中针对于教授的疑问进行专业的解答,最终获得了教授的认可,在申请的过程中学生的申请老师也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因为学生是跨专业申请,研究计划书写的很普通,文书老师非常耐心不断为学生进行指导,最终取得了筑波大学的的内诺。
![]() |
百利天下 |
用专业为学生服务 |
学生自己很配合老师,可以按照百利天下老师的规划开展留学准备。
挖掘学生的工作经验背景,有相关的工作背景对学生的申请大大提高了优势。
专业背景较弱,无托福成绩。
1、准确定位:职业规划师根据学生专业客观测评及经历,为学生量身定制了非常适合学生的专业,学生本科学的数学偏金融方向,又有金融的工作经历,给学生指明了申请金融的光明前景。
2、发掘亮点:专业的计划书写作指导和修改使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文书包装完美。
3、抓紧时机:学生很配合工作,选专业、定校、文书材料一气呵成,加之申请老师很强的沟通技巧,梦圆名校。
![]() |
|
为什么要申请筑波大学? |
筑波大学是日本一所新建国立综合大学,与那些历史悠久,靠丰硕的学术成果,培养了不计其数名士要人而扬名世界的老牌大学相比,它的出名是由于它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站在了日本大学改革的前沿上。
筑波大学是日本最古老的大学,已经有130多年历史。前身叫东京高等师范大学,田汉就是在那里毕业的,周恩来在日本念了一年语言学校,据说考不上东京高等师范大学就回国了。
学校简介
筑波大学校址在东京东北茨城县筑波山麓。根据1973年日本国会通过的《筑波大学法案》,以东京教育大学为基础扩建而成。此后日本政府又在该地区新建43个教育和研究机构,形成筑波科技中心。筑波大学不是采用日本传统大学的学部、学科制,而是建立学群、学、类和专攻领域等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新的研究组织形式——学系,旨在培养视野广阔的学生和开展跨学科的科学研究。学群和学类分别负责对学生进行总的和具体的教育指导。学生在学群所设的某一学类中学习,学类是学生编组班级的基础。设有6个学群:第一学群为基础学群,下设人文、社会、自然3个学类;第二学群为文化、生物学群,下设比较文化、人类、生物、农林4个学类;第三学群为经营、工学学群,下设社会工学、信息、基础工学3个学类;另有医学、体育、艺术3个专门学群,不设学类,直接设专攻领域。作为研究组织的学系有26个,教师按各自的专业分别归属相应的学系。除医学专门学群的学制为5年外,其余各学群均为4年制。研究生院设硕士课程(2年)和博士课程(5年)。硕士课程有8个研究科,博士课程有18个研究科 。
建校理念
筑波大学在基础及应用科学等方面,一直不断地保持并深入同国内外的教育研究机构以及社会间灵活而紧密的交流关系,且在进行教育・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实现学术间的交流合作。与此同时,在培养德才兼备人材的同时,促进学术文化的进步。
传统的大学往往容易局限于某一狭窄的专业领域,停滞于教育・研究两大方面,导致学术僵化,科研脱离社会现实。因而,我校反省以往的办学模式,将该校定性为全方位对海内外开放的大学。
为此,筑波大学将在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潮流的同时,建立起具有国际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的新型教育研究机构,并确立相应的管理运营体制。
基本目标
筑波大学致力于全方位打造“开放型大学”,不拘泥于固有观念,以率先实现“灵活教育研究组织”和“新型大学机构”为基本理念,引领着日本的大学改革。大学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协调发展的文化基地,肩负着重大的社会使命。作为综合大学,我校在所有专业广泛开展教育研究活动。为充实强化教育研究体制,培养在拥有个性、自立品质的基础上,具有主导性解决世界课题能力的高等人材,筑波大学制定了如下目标:
1、在追求从自然到人类、自社会到文化的各学术领域专业深度化的同时,筑波大学更要积极推动超越现有领域的跨学科间的包容与协作,实现领先世界水平的科研发展。
2、筑波大学通过开展以高水平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教育教学(本科课程至博士课程),来激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丰富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其积蓄更多拥有创造性的知识与能量,将来能够自主自立地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3、作为汇集众多科研机构的筑波研究学园都市的核心,筑波大学积极加强与各教育研究机构及产业界的合作,力图充实并强化自身的教育研究机能,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4、筑波大学作为面向亚洲及世界各国、各地区开放的综合大学,积极开展与国际接轨的通用性教育研究活动和合作交流,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权威的大学而努力。
5、通过协调发展教师和员工个性和多样性,探索新时代的大学模式,来引领实现新体制的大学改革。
筑波大学的前身和发展
筑波大学的前身是日本东京教育大学,它与东京大学的前身——大学南校,今日庆应义塾大学的前身——庆应义塾一样均具有百年以上的校史。它于明治5年(1872)创办,最初取名为东京师范学校,后相继发展为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东京文理大学,战后实行新学制而改名为东京教育大学。当时设有文学、理学、教育学、农学、体育5个学部和光学研究所。明治初期,日本政府把它作为推进国家现代化培养教师的根据地,因而教师水平很高,队伍整齐,每个学科领域都有一些知名学者。但由于校区狭小、分散,一些常设的教育设施缺乏,对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学校未来的发展多有不利,因而萌发了以借迁校为契机、重新建立新综合大学的设想。
筑波大学的诞生最早缘于1961年日本政府提出建立筑波科学城的设想,后此设想于1970年被内阁会议通过,1973年又通过了建立筑波大学的法案。筑波大学即按照世界新型大学的模式在东京教育大学的母体上进行调整和扩建。到今天刚走完短短20年的历程,但它的成就已令世人瞩目,那就是它以大无畏的改革姿态,为世界新型大学的创建走出了一条可供后人借鉴的探索之路。
学科设置
第一学群为基础学群,担任全校基础课的教学,下分3个学类:人文学类、包含哲学、史学、考古和民俗学、语言学等专业学科;社会科学学类。包含社会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自然科学类,包含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
第二学群为文化·生物学群,这是跨学科的学群,下分5个学类:比较文化学类(含有比较文学、地域文化学、现代思想学),日本语言文化学类(仅有日本语言和日本文化一专业方向),人际学类(有教育学、心理学、心身障碍学),生物学类(含基础生物学、应用生物学两大部门),农林学类(有水产生物资源、生态环境、生物应用化学、生物水产组织等)。
第三学群为经营·工程学群,这是新的构想和尖端科学组成的学群,下分5个学类:社会工程学类,含有社会经济、经营工程、城市规划等;国际关系学类;信息学类,有信息科学、信息工程;系统工程学类,含有知识工程系统和操作工程系统;基础工程学类,含有物理工程、材料和分子工程、转换工程、构造工程等。
医学专业学群,含医学、新医学;
体育专业学群,有体育学、运动学、健康体质学;
艺术专业学群,有艺术学、美术、构思创作和设计等。
筑波大学的研究生院分成硕士课程和博士课程两类要求不同的教学部门,下设研究所,前者为8个,后者为19个。
硕士课程的研究科有:教育研究科含有障碍儿童教育、教育科学教育、咨询3专业方向;经营·政策科学研究科含经营·政策科学、系统经营科学、企业法等;体育科学研究科含体育方法学、教练学、健康教育学等;艺术研究科含美术和设计两个专业方向;还有地域研究科、理工科研究科、环境科学研究科和医学研究科。
延伸阅读——日本的风俗习惯
日本以“礼仪之邦”著称,讲究礼节是日本人的习俗。平时人们见面总要互施鞠躬礼,并说“您好”,“再见”,“请多关照”等。
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相会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双手递接名片。接到对方名片后,要认真看阅,看清对方身份、职务、公司,用点头动作表示已清楚对方的身份。日本人认为名片是一个人的代表,对待名片就像对待他们本人一样。如果接过名片后,不加看阅就随手放入口袋,便被视为失礼。如果你是去参加一个商业谈判,你就必须向房间里的每一个人递送名片,并接受他们的名片,不能遗漏任何一个人,尽管这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但这是表示相互友好和尊敬的一种方式。
到日本人家里去作客,要预先和主人约定时间,进门前先按门铃通报姓名。如果这家住宅未安装门铃,绝不要敲门,而是打开门上的拉门,问一声:“借光,里面有人吗?”,进门后要主动脱衣脱帽,解去围巾(但要注意即使是天气炎热,也不能光穿背心或赤脚,否则是失礼的行为),穿上备用的拖鞋,并把带来的礼品送给主人。当你在屋内就坐时,背对着门坐是有礼貌的表现,只有在主人的劝说下,才可以移向尊贵位置(指摆着各种艺术品和装饰品的壁龛前的座位,是专为贵宾准备的)。日本人不习惯让客人参观自己的住房,所以不要提出四处看看的请求。日本特别忌讳男子闯入厨房。上厕所也要征得主人的同意。进餐时,如果不清楚某种饭菜的吃法,要向主人请教,夹菜时要把自己的筷子掉过头来使用。告别时,要客人先提出,并向主人表示感谢。回到自己的住所要打电话告诉对方,表示已安全返回,并再次感谢。过一段时间后再遇到主人时,仍不要忘记表达感激之情。日本人设宴时,传统的敬酒方式是在桌子中间放一只装满清水的碗,并在每人面前放一块干净的白纱布,斟酒前,主人先将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纱布上按一按,使水珠被纱布吸干,再斟满酒双手递给客人。客人饮完后,也同样做,以示主宾之间的友谊和亲密。
日本人无论是访亲问友或是出席宴会都要带去礼品,一个家庭每月要花费7. 5%的收入用于送礼。到日本人家去作客必须带上礼品。日本人认为送一件礼物,要比说一声“谢谢”的意义大得多,因为它把感激之情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了。给日本人送礼要掌握好“价值分寸”,礼品既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若过重,他会认为你有求于他,从而推断你的商品或服务不好;若过轻,则会认为你轻视他。去日本人家作一般性拜访,带上些包装食品是比较合适的,但不要赠花,因为有些花是人们求爱时或办丧事时使用的。日本人对礼品讲究包装,礼品要包上好几层,再系上一条漂亮的缎带或纸绳。日本人认为,绳结之处有人的灵魂,标志着送札人的诚意。接受礼品的人一般都要回赠礼品。日本人不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品,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因礼品的不适而使客人感到窘迫。自己用不上的礼品可以转赠给别人,日本人对此并不介意。日本人送礼一般不用偶数,这是因为偶数中的“四”在日语中与“死”同音,为了避开晦气,诸多场合都不用“四”,久而久之,干脆不送二、四、六等偶数了。他们爱送单数,尤其是三、五、七这三个单数。但“九”也要避免,因为“九”与“苦”在日语中发音相同。
【独家稿件声明】本案例来源百利天下留学成功案例,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经许可后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微信“扫一扫”,百利天下留学案例全知道!或搜索公众微信“百利天下教育”、“bltx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