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同学基本情况
学历专业:商业管理,本科
最终入学院校:筑波大学
案例经过:
初次见过高同学是在2009年6月了,那时候的他一脸青涩,即将走出大学校园的他已经有了很丰富的实习经验。一心向往日本大学院研究生的他,居然完全没有日语成绩,这也着实令美加百利日本资深咨询老师邹志霞捏了一把汗。邹老师从事日本留学咨询多年,手底下不知道有多少“不良少年”被稳妥的送到日本学习,然而当她面对眼前这个文质彬彬的少年时,却对其几乎为零的日语基础有了几分担忧。然而,事实并不像眼前的那么简单,时隔一年多,这个少年已经收到包括日本庆应大学、筑波大学等多所知名学府的OFFER,现在的高同学不再被学校选择,却在选择学校!
邹老师果然慧眼识才,她没有放弃这位零基础的学生,坚定地学择为高同学开辟一条成功之路。高同学表示,自己想去日本国立大学,邹老师就根据他的意愿为其详细查询了25所国立大学,并一一为其分析申请要求和教授,同时也并没有忽略对优秀私利大学的探索,最终高同学选择了筑波大学、庆应大学、神户大学、京都大学和名古屋大学等几所学校。
学校的选择和教授的分析虽然日渐清晰,可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邹老师帮助高同学最终确定了15位教授,漫长艰辛的材料准备工作和套磁开始了。值得赞赏的是,在2009年7月,也就是距开始咨询仅仅1个月的时间,高同学通过勤奋刻苦的学习,以几乎为零的日语基础考取了日语二级水平,而几个月后便同时考取了日语一级证书和89分的托福。天啊!他简直是一台考试机器!学生的勤奋刻苦,让邹老师大为欣慰,她不辞辛苦的指导高同学进行履历书和研究计划书的写作。
“研究计划书”和国内的大学毕业论文概念类似,但是写作方法和研究思想却迥然不同,他要求学生对“点”的深入探讨,考察学生真正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也许就是国内和日本教育思想的不同吧。“研究计划书”一般用日文写最好,英文也可以用。可以说,让我们用中文写一篇这样有思想、有内涵的“研究计划书”都非易事,何况要用突击而来的日语!因此,高同学只能先用英语写出来,第一次的套磁便被许多教授驳回。原因有二:一是研究目标太宽泛,二是语言不流畅。邹老师知道高同学是个勤奋的孩子,于是鼓励他迎难直上,并一同构想新计划书的内容……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高同学获得了教授的内诺。
申请日本大学院研究生,获得教授内诺几乎等于拿到OFFER,此后的路,自然一马平川!
高同学创造了一个奇迹,邹老师也创造了一个奇迹!当奇迹过去,才发现: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需要努力!
案例点评:
起点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怀揣理想的奋斗之心!高同学不畏艰难,在邹老师的细心指导下,突破日语成绩,拿到多所大学OFFER!高同学虽成功赴筑波大学读研究生,但是还有一个更大梦想在心中酝酿……
院校小贴士:
筑波大学
筑波大学是日本一所新建国立综合大学,与那些历史悠久,靠丰硕的学术成果,培养了不计其数名士要人而扬名世界的老大学相比,它的出名是由于它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站在日本大学改革的前沿,完全以一所新型办学模式而出现在东方的一所现代化大学。
筑波大学的前身是日本东京教育大学,它与东京大学的前身--大学南校,今日庆应义塾大学的前身--庆应义塾一样均具有百年以上的校史。它于明治5年(1872)创办,最初取名为东京师范学校,后相继发展为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东京文理大学,战后实行新学制而改名为东京教育大学。当时设有文学、理学、教育学、农学、体育5个学部和光学研究所。明治初期,日本政府把它作为推进国家现代化培养教师的根据地,因而教师水平很高,队伍整齐,每个学科领域都有一些知名学者。但由于校区狭小、分散,一些常设的教育设施缺乏,对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学校未来的发展多有不利,因而萌发了以借迁校为契机、重新建立新综合大学的设想。
筑波大学的诞生最早缘于1961年日本政府提出建立筑波科学城的设想,后此设想于1970年被内阁会议通过,1973年又通过了建立筑波大学的法案。筑波大学即按照世界新型大学的模式在东京教育大学的母体上进行调整和扩建。到今天刚走完短短20年的历程,但它的成就已令世人瞩目,那就是它以大无畏的改革姿态,为世界新型大学的创建走出了一条可供后人借鉴的探索之路。